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
文章于 2018年6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 | 新書

2017-02-06 港中大出版社 不激不随


上週我們推送了「三十·三十」書系新書《紅色工程師的崛起: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》的書介,收到不錯的反響。

(書介:誰在領導中國?——紅色工程師的崛起 


今天,我們繼續推送另一本「三十·三十」書系新書《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》的介紹。


一般的文革研究著作,以關注城市地區、關注高層鬥爭、關注個人經歷爲主,而這本新書則另闢蹊徑。作者蘇陽教授通過對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這一現象的研究,反映出文革時代的極端現象,也借此對集體屠殺研究領域中主流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反思與創新。


如作者所講:「本書希望用1967年和1968年中國農村發生的事件來照亮毛時代的中國」。




美國Barrington Moore最佳著作獎

探討文革農村集體殺戮的深層邏輯




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暴力行為人所共知,但其極端形態——集體殺戮——卻極少被談論。1967至1968年間,以公開處決、鄉鄰互相殘殺等為形式的集體殺戮在中國農村大範圍存在,其廣度和深度令人震驚。


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

蘇陽 著  宋熙 譯

「三十·三十」書系

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,2017年1月新書


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副教授蘇陽,在這本書中首次透過地方檔案、政府公開材料和南方兩省倖存者的訪談資料,有系統地記錄和分析這種殘暴現象。研究聚焦於農村普通人的行為,而非高層政治或城市運動,探討文革期間千萬人自願參與文革甚至集體殺戮背後的深層邏輯。正如作者所說:「都說文革是因為愚昧造成的,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,我們恐怕永遠不會明白愚昧在什麼地方。」

 

在此基礎上,作者提出解釋力極強的「社區模型」,挑戰主流種族滅絕研究所採用的「國家政策模型」。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鼎新肯定了本書的理論貢獻:「本書首次嘗試揭示這樣一個過程:現代的種族滅絕不只被充斥著意識形態的民族國家所形塑,在國家的計劃之外,地方行動者和結構性力量也影響著這個進程。」因此在揭示史實與建構理論兩方面,這本書都有了不起的成就。

 

本書英文版甫一出版,便受到很大關注,獲得了2012年美國社會學學會Barrington Moore最佳著作獎,以及Charles Tilly圖書獎第二名(Honorable Mention)。Barrington Moore獎的頒獎詞中稱讚本書「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出色。對政治社會學和社會運動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」。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客(Frank Dikötter)稱其為「了不起的書」:「在這部範本式的嚴謹著作中,蘇陽將『文化大革命』納入了它本該屬於的領域:種族滅絕研究。」


 

2012 Barrington Moore Book Award

Yang Su



蘇陽

2003年獲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,現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副教授。另有研究見諸多種重要期刊,如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、Law and Society Review、China Quarterly、The Journal of AsianStudies 等。



 

學界推薦


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,我們期待已久。它超越了已被廣泛探討的北京紅衛兵研究,選擇直面文革時期中國農村中集體屠殺的恐怖真相。在這部範本式的嚴謹著作中,蘇陽將「文化大革命」納入了它本該屬於的領域:種族滅絕研究。在這場堪比盧旺達大屠殺的集體殺戮中,村民與村民反目,成千上萬的人互相殘殺。

——馮客(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)

 

在理論層面,本書首次嘗試揭示這樣一個過程:現代的種族滅絕不只被充斥著意識形態的民族國家所形塑,在國家的計劃之外,地方行動者和結構性力量也影響著這個進程。而在經驗層面,這本書再次提醒了我們,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是現代世界最大的悲劇之一。它也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城市中活躍的文革運動,轉移到不為人所熟知的鄉村故事。無論在文革研究、中國共產主義政權的政治研究、種族滅絕研究還是社會運動研究等領域,這本書都將是我們書架上的一部傑作。

——趙鼎新(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)

 

這本書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出色。首先,蘇陽巨大的貢獻在於收集了極其大量的原始資料,包括地方報紙、政府公開檔案、訪談等。書中記錄的歷史事件不僅外國人不熟悉,大部分的中國人也未必瞭解。但這並不只是一本揭露真相的歷史學研究,它以重要的社會學角度介入了一個長期被壟斷的研究領域,該領域充斥著對個體心理的解讀、將暴民行為簡單化的理論和特殊化具體歷史契機的論述。同時,這本書證明了僅僅是政策動員並不能導致集體行為——突發事件、環境因素、社會崩潰等都是相同重要的因素。因此,本書對政治社會學和社會運動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。

——美國社會學學會Barrington Moore最佳著作獎得獎評語



本書目錄


中文版序

前言與致謝

 

第1章 殺汝鄰居

    集體殺戮的謎團

    國家政策模型的局限

    社區模型

    動員還是崩潰,抑或兩者皆是?

    文革研究的新視角

    研究設計以及資料來源

    全書內容概述

 

第2章 記錄

    整體圖景

    利用縣誌記錄集體殺戮

    官方數字的背後

    殺戮模式:縣際差別和時間變化

    廣東和廣西:兩個最為暴戾的省份

    更多確鑿的官方證據

    集體殺戮的特徵

    結論

 

第3章 社區與文化

    田野調查

    目擊者們

    邊疆文化裏的宗族體系

    暴力的傳統

    新政權時期的村莊

    文化與集體殺戮

    結論

 

第4章 階級敵人

    受害者身分的建構主義觀點

    土地改革中的一個地主家庭

    土地改革:通過經濟差異製造階級標籤

    土改清算:通過暴力固化階級標籤

    為何延續人為的階級劃分

    階級敵人的生活

    結論

 

第5章 毛時代的普通人

    平常的人和不平常的行為

    事業平衡中的失與得:授權者

    激進化的邏輯

    毛時代的普通人

    結論


第6章 解體法律

    改變社會控制的形式

    黨與法律:文革之前

    官僚對陣運動:文化大革命

    死刑:政策和實踐

    1967 和1968 年國家對集體殺戮事件的反應

    結論

 

第7章 構建戰爭

    戰爭與滅絕性的屠殺

    城市中的街鬥

    揭露「陰謀網絡」,開展階級鬥爭展覽會

    被當成替罪羊的農村四類分子

    戰爭設定移除道德限制

    結論

 

第8章 殺戮的模式

    城鄉差異

    省際差異

    解釋集體殺戮的縣際差異

    結論

 

第9章 理解眾目睽睽下的暴行

    眾目睽睽下的暴行

    國家倡導,國家失靈,還是兩者皆是?

    地方條件

    重溫動員範式

    走向種族滅絕和大屠殺的社會學模型


結束語:毛時代中國的鄰里及其他

附錄:方法上的問題以及統計分析

參考書目



內容預告


如果你對《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》這本書感興趣,請保持關注,不要錯過我們陸續推送的相關內容!

你也可以點擊下方「閱讀原文」,查看購書頁面~




「三十·三十」書系


第一批

郭于華

《受苦人的講述: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》

高王凌

《中國農民反行為研究(1950–1980)》

高默波

《高家村:共和國農村生活素描》

郭益耀

《中國農業的不穩定性(1931–1991):氣候、技術、制度》


第二批

已出版

蘇陽

《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》

安舟(Joel Andreas)

《紅色工程師的崛起: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》

即將出版

丹尼爾·里斯(Daniel Leese)

《崇拜毛:中國文化大革命中的言辭崇拜與儀式崇拜》

白思鼎(Thomas P. Bernstein)與李華鈺編

《中國學習蘇聯(1949年至今)》

文浩(Felix Wemheuer)

《饑荒政治: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》

彭麗君

《複製的藝術: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》




▼ 點擊「閱讀原文」,查看購書頁面

➤ 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


近期精選:

年度推送精選:希望這十五篇精選內容,陪你進入2017!

新年盤點 | 港中大出版社2016年度精選書單

老照片裏的老先生:紀念周有光



你還可以閱讀更多……

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,提取過往精彩內容


上山下鄉 | 佛教改革 | 左翼文學研究 | 報業改造

鄧小平 | 文革農村 | 臺灣社會 | 垃圾 反行爲 | 張愛玲

女性與戰爭 | 釣魚島 小王子 | 魯迅 | 楊振寧

紅色工程師 | 與中國打交道 | 彌敦道懷舊

以及:

傅高義 | 高華 | 北島 | 錢穆

周有光 | 孔飛力 | 夏濟安 | 韓南

狄培理 | 汪暉 | 李歐梵 | 何浩

周耀輝 | 周保松 | 朱麗雙 | 閻小駿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